漫游金沙

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二日,周日,微风,很适合出门。无意中思绪飘到了金沙博物馆,稍作考虑,欣然前往。

公元前十二世纪,就在希腊半岛的联军远征小亚细亚发动特洛伊战争的时候,在古埃及,古巴比伦王朝苦苦抵抗外族的时候,四海诸侯臣服于商王朝的时候,位于成都平原的古蜀国正悄悄上演着一场璀璨夺目的文明佳剧。按出土年代来看,似乎是更靠北的三星堆文化的延续,但又有很大的不同,这一耀眼夺目的文明一直持续到公元前316年,秦灭巴蜀,自此,天下不闻蜀国,只有蜀郡。

金沙遗址的发现和古城西安不断上演的“丧剧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大抵是某房地厂商签下了这块地,挖掘机一铲子下去,奇形怪状的瓶瓶罐罐夹杂着青铜象牙“冒”了出来,开发商脸上写满了无奈,只能暂时放弃这块地,转交给文物部门,这一下就不知道是多少年了… ——一位路过的游客恰好是西安的开发商。

遗址用惯用的“伎俩”保护了起来:在发掘的坑洞上直接用玻璃拦起来,中间穿插栈道,游客们可以身临考古发掘现场,其实有价值的“国宝”早已被转移,留下的一个个探方并没有什么大的观赏价值。如果能在遗址上再现当年的祭祀建筑以及器物的使用场景的话,似乎对游客来说可能更有冲击力。大大小小的探方下并未完全挖掘,据说所有的金沙遗址仅仅挖掘了不到百分之十,还有大量的象牙因为技术的不成熟,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,考古工作者将千辛万苦挖掘出来的象牙又就地掩埋。如此大费周张似乎只为了能切身“观摩一下”璀璨的金沙文明,证明一下金沙文明,当然这是值得的。在文物陈列馆内,透明的硅胶中浸泡着一根象牙,由于光线长期照射,表面原先雪白的象牙如今已经发黑,可见回填其他象牙是多么明智的选择。这跟象牙长160cm左右,比如今地球上的任何大象的象牙都长出很多,可见当时的物种和如今区别还是很大的。

金沙出土的文物都陈列在了“陈列馆”内,通俗易懂的馆名,里面的五个展厅却充满着文学气息:“远古家园”,“王都剪影”,“天地不绝”,“千载遗珍”,“解读金沙”。“远古家园”是所有展厅的开始,一开始便以栩栩如生的雕塑还原了当时的人们生活的场景,配合上背景音乐,仿佛身临其境。这个场馆很有带入感,展品以和当时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头骨,牙齿等为主题展开。

金沙陈列馆的镇馆之物当属“太阳神鸟”,“黄金面罩”,“十阶玉琮”这三个国宝级的文物。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有点被看了n遍的“神探狄仁杰”带偏了,心里认为是一个和神探狄仁杰剧情里面一样的金灿灿的“神鸟”,事实上并非如此。这里的“太阳神鸟”是一个薄如发丝(0.02CM)的黄金薄片,展现的是中间一个像太阳的图案,四周环绕着四只相同的飞鸟。神鸟象征着古蜀国对太阳和鸟的图腾崇拜。“黄金面罩”也一样薄如发丝,但是完美呈现了一个人面的形象,似乎是青铜面具上的装饰,反正人戴是有些不大可能的。“十阶玉琮”更为奇特,一个长方体玉石中间掏了一个中空的圆柱,象征着天圆地方,棱角边刻着四十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面。用当时的技术,估计要用石头磨好多年才能完成这件奇特的宝物。这件器物是古蜀国统治者同时用来祭祀天地的法器。除却这些至宝之外,奇特的尖底瓦罐(便于放置在泥土中),硕大的马车,精美的石雕,精致的青铜法器,矮小的墓葬尸体(当时的人确实好矮啊)……

走出场馆很久,依然未能平复内心的震撼!商朝时期的冶金,雕刻,制陶等技术已经如此纯熟,这是华夏文明值得骄傲的事情。虽然冶金技术并非中华文明首创(目前已知最早在中东一带),但是华夏文明却将这一技术发挥到了极致,真正把这些文明产物发扬光大。当然,时至今日,中华民族仍然在“这方面”名列世界前茅,似乎是从很早就传承下来的。

博物馆占地面积巨大,除却展馆外,竹林绿草,小桥流水,环境分外幽静。加上游人稀少,非常适合慢慢踱步,细细回味这古老神秘的文化。场地中央开辟了一块地方专门饲养了很多小鹿,健康活泼,并不怕人。和出土的大量鹿角遥相呼应,展示了五千年以前这里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…

探寻金沙,似乎才刚刚开始,还有大量的金沙文化等着后人去不断发掘。

我的文化之旅,也刚刚开始……

20190922 于成都
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  • Copyrights © 2014-2023 阮小七
  • 访问人数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